• 首页
  • |
  • 基层组织建设
  • |
  • 党员队伍建设
  • |
  • 干部工作
  • |
  • 人才工作
  • |
  • 公务员工作
  • |
  • 汉江创客
  • |
  • 党员教育电视片
  • |
  • 政策法规库
  • |
  • 专题专栏
  • 首页>老年大学>学员故事
    花甲园丁的嘹喨歌声 扮靓了那片辉煌的夕阳
    2017-08-23 18:19
    【字号: 】【 打印

    记襄阳市老年大学声乐专业老师黄祖顺

      襄阳市老年大学有一个风风火火的专业—声乐专业,这个专业是老年大学的热门旺科,今年来有超过一千名学员在这里学习声乐。黄祖顺老师代了7个班,每个班的学员均在90人以上,授课学员近700人。黄老师到底使用了什么秘籍,吸引了这么多的老年学员来此学习。为了寻经探宝,我们来到声乐专业,以求发现“新大陆”。

      一、责任铸就坚强

      在老年大学,提起黄老师,学员们赞不绝口,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默默无闻的坚守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工作再苦再累,从不叫声苦,家人住院,自己生病高烧、咳嗽,坚持为学员上课,难得的是黄老师任教十年,从没请过一次病假事假。是什么精神鼓舞和支撑,让他如此坚强。黄老师说,是一种担当和责任。当你接受了一项工作,你就担当着一种责任。上好课,不缺课,是老师良心的根本要求,更是为人师表的最好体现。正是这种责任和担当,他把学校发给的课表,当做是完成神圣使命的命令, 也正是这种责任和担当,才铸就了花甲园丁的如此坚强。

      今年秋季开学时,黄老师还病着在,但他一直带病坚持为学员们上课。9月8日上午,在音乐二(2)班课堂上,坐在空调旁,边弹边唱的黄老师依然是满头大汗,课间休息,同学们询问黄老师,是不是很怕热,这才知道黄老师的尿结石病犯了,看着疼的直不起腰的老师,班长和同学们都劝黄老师休息或者是去医院看病,下节课我们自己在班长的带领下,练习你刚才教唱的歌曲。黄老师说:那怎么行呢,这么热的天,这么多的老同志辛辛苦苦来到学校,却没有老师上课,这绝对是不行的。上课的铃声响啦, 黄老师又走向了神圣的岗位。他就这样带病坚持上课,直到病痛实在难忍的情况下,才到医院去做了尿结石碎石手术,虽然办了门诊住院手续,但为了不影响上课,下了手术床,没有休息,他就要立即赶到学校去上课,为他做手术的医生不可思议的问他:“你是个啥干部?怎么那么忙?这样拼命工作,难道不要命了”。是的,在老年大学,黄老师就是一个拼命三郎。这个普通的老年大学的代课老师,十多年如一日,坚守教学岗位,全心全意为学员传授知识,呕心沥血,传递爱心和正能量。

      记得那是2O15年8月底,黄老师的爱人不小心摔断了股骨头,在医院做了股骨头移植手术,医生告知恢复期是五到八个月,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出院后在家也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那段时间,黄老师要处理家务,又要照顾病人,整个人忙的精力疲惫,但把上课看成神圣使命的黄老师,硬是没请半天假,没耽误一次课,他起早买菜、做饭、洗衣服, 在妻子住院期间,他白天有课坚持上课,中午、晚上去陪护,自己要上课时安排女儿去陪护。当他有课女儿也要上班时,他请来亲戚帮助照顾病人,他把上课和学员们,看的比自己的一切都重要。知道此事的学员们,好多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黄老师也有烦愁的时候, 2O1O年9月,他的女婿患了肝癌。黄老师当时还没到领退休金的年龄,每年还要向社保局交5千多元的养老金,为女婿治病,他和家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在女婿住院治疗期间,白天家人和亲戚在医院陪护,中午和晚上他去医院陪护,看着病人痛苦的样子,他的心里十分的难受,可是走进教室,他依然充满激情的教授歌曲,他十指弹奏的是欢快的乐曲,嘴里唱着激情的歌曲,心中却有着满腹的挂念和忧虑,时至今日,当我们访谈说到此事,这位如此坚强的男人,依然双眼噙满泪水。就算是这样,那段时间他也没有耽误过课,用亲人们的话说,让他为自己的事情请假不上课,他算张不开这个嘴。是的,十多年来,他已经习惯的把学校上课铃声,当做了冲锋的号声,只要走进了课堂,不管身体有着什么病痛,不管家里有着什么困难,不管心中有着多少烦恼,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他就像一架上足了发条的闹钟,一刻不停的发出那铿锵有力的摆声。正是有着如此的师德风范,他才成了老年大学的名师、名人。

      二、爱心汇聚力量

      师德的灵魂是爱。爱自己的事业,爱自己的学员,爱自己的岗位。十几年来黄老师坚持爱心当头,把爱铺洒到每个学员,把爱播撒传递到每个角落。

      2O13年6月,音乐研修一班优秀学员陈谊华因患肺癌去世了。黄老师为失去一位好学员、学员们为失去一位好班友而非常难过。黄老师和几位班长及十多位学员们一起去到陈谊华同学的家中,看望和安慰他的家人。在陈谊华“五七”那天,黄老师、几位班长们一行6人特意来到宜城陈谊华的墓地祭拜,陈谊华的妻子感动得放声大哭。老师、班长、同学们的行动,深深的感动着陈谊华的家人和亲人们,获知此事的小区邻居们同样是十分的感动。老年大学的师生们重情重意的话语,在陈谊华同学居住的小区和他的亲人、同事、朋友中不胫而走。

      在2O15年4月,音乐中级(2)班学员朱媛华大姐的儿子患肺癌不幸去世了,不到二年的时间里,痛失了丈夫与儿子两位亲人,使朱大姐伤心欲绝,此时获知信息的黄老师和几位班长及十多位学员们一起来到朱大姐家,他们与朱大姐一起难过,他们像朱大姐一样伤心,他们同朱大姐一起流泪, 他们劝慰朱大姐,他们宽慰朱大姐。老师和同学们的精神支助,给了朱大姐坚强的力量,她坚持来学校学习唱歌, 并报了黄老师三个音乐班的课。他逢人便说:上黄老师的课,我开心快乐!在这里我好像年轻了20岁。她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帮助同学,奉献余热,她成了我们音乐班学员们公认的阳光大姐。

      十年来,黄老师不时的带领班长和学员们,登门去看望家遇不幸的学员、生病住院的学员、家有困难的学员,不下几十位。他把课堂营造成了拴心留人的殿堂, 他把教室造就成了几百位老人的精神家园。作为音乐班的一员,我们不会忘记,当我们家中遇到了难事,当我们身患疾病,当我们需要关爱和帮助之时,黄老师和班长们或是慰问的短信、或是微信电话问候、或是登门看望,他们总是及时的用那温馨的话语或是慈祥的面容,将温暖的双手伸到你的眼前。学员们说:这时,身在音乐班、幸福在音乐班之感油然而生,是黄老师和班长们又一次让我们品尝到单位和大家庭的温暖。所以,我们愿意在这里歌,在这里我们歌的开心, 所以,我们愿意在这里唱,在这里我们唱的舒坦。这就是爱心汇聚的力量,这就是爱心凝聚的经典。

      正是因为对怀揣真诚的感情去奉献一颗爱心的不懈追求, 黄老师把自己练就成了一块大磁铁,从而把汉江两岸爱好歌唱的朋友吸成了一团。他坚持以奉献爱心作为这个团队发展前进的动力,由此推动这个团队,像不停滚动的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越滚越圆。

      三、坚守迎来绽放

      2O07年黄老师来到老年大学任教,那时老年大学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全校学员只有大几百人,音乐专业只有66名学员。在这里,课堂前他精心备课,充分准备,课堂上他耐

      心细致,精益求精,课堂后他走访座谈,了解学员情况,老年

      大学的学员是一群特殊的学生,其特点是:年龄大,记性差,学的慢,忘的快。但是学员们学习积极性高,自觉性强。黄老师针对学员们的共性学习基础、不同学员的个性学习情况,教学中:灵活教法、因人而异、个性辅导、共性教学、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让一个学员掉队,让所有学员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很快他与许多学员结成了朋友。渐渐地,他的素养、他的能力、他的风范、他的人品、他的教学风格、他的教学理念,被学员们接受和喜欢,并且播撒到他们的亲人、朋友、同事、同学中间,传扬到了社区和弄堂。这样一来,来此学歌的人多了,知道黄老师的人多了,音乐班多了。伴着学校的发展壮大,现在的声乐专业已经成了老年大学的龙头专业,撑起了学校的一片蓝天。

      十年来黄老师一直坚守着一切为了学员的信念,十年来他一直坚守着为了一切学员的信念。十年来曾经有过不止一个单位, 聘请黄老师去代课,比如:中航工业航宇求生装备有限公司老年大学,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老年大学,等等。待遇都比老年大学高, 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放不下老年大学的这些老年朋友, 他放不下自己坚守了多年的担当与责任。

      在黄老师的课堂上,他总是一句句的带唱,一遍遍充满激情的范唱,一次次弹奏伴唱,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颈背酸痛,两臂僵硬,虽然辛苦,但是这种教学方法深受学员欢迎,所以十年来他一直坚守着这种认真教学的精神。

      十年来他一直坚守着从学员中来,到学员中去的教学作风,所以在他的课堂上,课无难学、通俗易懂、融入社会、贴近生活、亲合学生、平易近人、学员称赞、粉丝多多。

      一个人克服一时的困难,忍耐几次病痛,走进教室上课,不是太难的事,当一个人十几年如一日,克服一切困难,忍着疼痛的疾病,坚持一次不误的走进教室去上课,这需要的是:思想的境界、坚强的毅力、责任的坚守与升华的灵魂。

      正是黄老师对责任、爱心、担当的十多年一贯坚守和不懈追求,才造就声乐专业这朵奇葩在汉江两岸的熠熠生辉,在老年大学的竞相绽放与灿烂辉煌。

      下课的铃声响了, 黄老师照常是一句善意的提醒,他提醒大家注意安全;他期盼自己和所有的学员们,永远健康精神; 他希望自己和所有的学员们,永远以快乐年轻的心情,去开启明天的黎明。

      襄阳市老年大学音乐班学员    罗红梅 王  鹏

    [ 信息来源:襄阳党建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投稿中心


    版权所有:中共襄阳市委组织部 2015—2023
    地址:襄阳市荆州街73号 邮编:441021
    投稿邮箱:xyswzzbhjck@163.com
    鄂ICP备19029265号-2 |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0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