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区结合实际,探索打造“红‘新’聚樊”党建品牌,广泛凝聚快递外卖小哥队伍,用心集成暖“新”服务,着力破解新就业群体管理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 凝聚队伍,增添城市发展“新”力量 让党员“归队”。坚持上下协同,组织街道社区遍访辖区新业态企业及其站点网点,根据新就业群体从业人员入职填报信息,“一企(站)一表”核实比对,掌握全区1755名从业人员、25名党员信息,建立台账,纳入管理。 建组织“扎根”。依托平台企业、合作加盟企业、站点网点等加强新就业群体党组织组建,采取单建、联建、挂靠建等方式,在新就业群体比较集中的王寨街道、中原街道、汉江街道外卖配送站点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4个,社区选派党建指导员,实行“社区+站点”联系包保,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做实“两个覆盖”。 用激励“拓源”。引导平台合作(加盟)企业建立内部激励机制,设立奖励基金,定期对发挥示范表率作用较好的党员骑手,在职务晋升、业务培训、评先评优、福利待遇等方面予以倾斜,鼓励骑手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饿了么”平台合作企业襄阳壹城本地生活服务科技有限公司制定骑手积分管理细则,引导外卖小哥积极参与站点和社区公益活动。2022年先后发展3名优秀骑手入党。 集成服务,提升群体保障“新”温度 挖掘社区资源,做实基础服务。聚焦新就业群体特点和需求,依托32个临街“红色驿站”,常态化提供热水、饭桌、WiFi、急救箱、充电宝、雨具等微服务,并配备微波炉、空调、卫生间等设施,切实解决新就业群体“吃饭难、喝水难、充电难、休息难、如厕难”等现实问题。 引入部门资源,拓展公共服务。推动80余项高频服务事项下沉红色驿站,由小哥“点单”,驿站值守人员“派单”,社区工作者线上线下“跑腿”,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帮办代办一站式服务。联合工青妇、人社、公安等部门,定期开展送清凉物资、送技能培训、送安全教育等系列活动50余场,560余名骑手受益。 吸纳社会资源,提供特色服务。用好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等区域共治机制,协调辖区机构、商户、社会组织等主体,向骑手提供道路安全、心理辅导、车辆维修等个性化服务。王寨街道安居社区协调12家爱心商户,为外卖小哥提供理发、修车、就餐等折扣消费,做实做细暖心服务。 融入街区,延伸基层治理“新”触角 贴合行业促规范。小哥流动党支部加强日常教育引导,充分发挥党员骑手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先锋骑士”服务队,带动广大骑手自觉遵守行业规范,提升服务质量。开展“我为创卫创食献力量”活动,120余名外卖骑手主动担当“食品安全监督员”,对发现的餐饮卫生、食材品质等问题,由平台移交行业管理部门跟踪处理,助力创卫创食工作。 发挥优势促治理。利用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熟悉地情人情的优势,将外卖小哥服务区域划分与社区网格化管理相结合,选聘300余名外卖骑手兼任社区“移动网格员”,通过随手拍、认领微心愿、参加公益活动等方式,融入城市生活,参与基层治理。 持续保障促长效。优化志愿服务积分管理,在新就业群体比较集中的社区建立外卖小哥“时间存折”兑换点,志愿积分可用于兑换基本生活用品。健全完善评优评先长效机制,每年从优秀骑手中评选“三八红旗手”“先锋骑士”,并择优吸纳入党,增强小哥荣誉感、归属感,持续激发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活力。 (来源:樊城区委组织部 通讯员:尚春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