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经济开发区鸟瞰。 陈霜 通讯员 张俊 刘莎 摄 2022年以来,襄城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根据园区化工产业发展特点,以党建联盟为抓手,动态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使链上企业做到互通有无、互学互鉴、互帮互助,进一步增强了园区化工企业的整体实力。 如今,在经开区,产业链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就体现到哪里。党建聚“链”成势,激发企业旺盛生命力,为经济发展增添强劲动能。 建起党建联盟 去年12月,经开区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优异的区位优势和营商环境,吸引了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华药)、华电国际(襄阳华电)、航天科技、中国化学等中国500强企业,以及华电国际、上海雅本、宝业建工、龙蟠科技、华新水泥、航天科技等上市公司入驻。 “园区既有中国500强企业、上市公司,还聚集着航鹏化动、三沃薄膜、荆洪生物、金达成、凌晟药业、泽东化工等一大批优质化工类企业。”虽然“好企业”比比皆是,但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超在走访时发现,企业虽然都经营得不错,大多却是单打独斗,“容易造成信息相对闭塞,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弱。只有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密切关联,才能更好促进园区化工产业协调有序发展”。 经过认真筹划,经开区成立了现代化工产业链党建联盟,由园区内的泽东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党建联盟的链主企业,推行党组织领导班子和现代化工产业链上企业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建立联合党委议事协调制度,让产业链上组织、党员、干部、人才的“链”式效应得以充分激发,从而深度推动党建与产业融合发展。 全链协同发力 经开区现代化工产业链党建联盟成立后,通过联合党委议事协调制度,很快形成常态化的沟通交流机制和高效的反馈落实机制,实现“链”上资源联享、队伍联建和工作上的联动。 金达成公司是襄城培育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光引发剂和紫外线吸收剂全球四家供货商之一,公司自投产以来,产值以每年40%的速度递增,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进一步拓宽国际国内市场,金达成公司决定乘势而上,实施三期农药中间体项目和四期项目,可此时厂区四周已没有合适的土地布局新项目,企业负责人为此焦急万分。 了解到企业的诉求后,现代化工产业链党建联盟联合党委迅速组织专班,与金达成公司共同寻求解决方案。经过多次实地走访,提出了由金达成公司并购周边3家因生产工艺落后已接近停产的企业的解决办法。 确定了方案后,由专班牵头,逐个协调周边3家企业,3家企业先后对并购达成共识。接下来,专班又协助办理土地划转等各类手续,使原本复杂的并购事宜高效推进,金达成公司新项目得以顺利开工建设。 党建聚“链”成势 正是经开区近年来坚持把产业链需求作为党建工作重点,使“一链条一特色、一联盟一品牌”工作格局得以迅速构建,聚“链”成势,推动园区产业攀高向强。 泽东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襄阳市精信催化剂有限责任公司是园区内的两家化工类企业。通过产业链党建联盟,两家企业在部分领域实现了融合发展:精信公司生产的硫酸催化剂产品,恰好可以用作泽东公司的生产原材料;泽东公司生产中产生的危废品,则由精信公司进行收集处置。对两家企业来说,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中油优艺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医疗废物处置为核心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产业链党建联盟,中油环保公司与园区里另一家医药化工企业湖北凌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结成“对子”:中油环保公司对凌晟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精馏残液进行回收处理,其间所产生的大量蒸汽,中油环保公司又以低于市场价格回输给凌晟公司用于生产,形成了产业链上的良性循环。 有了产业链党建联盟这个“粘合剂”,企业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携手并进;不再是一家独大,而是一体发展。前不久,襄城区与武汉工程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共建襄城首个绿色化工产业研究院,帮助经开区现代化工产业链上企业在精细化学品和化工核心技术方面进一步实现自主创新,培养化工与新材料技术研究开发高水平人才队伍。 “我们通过机制壁垒的突破,推动链上资源高效配置、链上企业互利共赢,着力打通堵点、痛点、难点,在抱团发展中建设联系更紧、合力更强、质量更高的产业链条。”李超介绍,2022年,经开区现代化工产业链实现工业产值158.8亿元,预计2023年将突破200亿元。 (来源:襄城区委组织部 通讯员:童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