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杨志鹏讲述内容: 大家好!我是襄阳技师学院的杨志鹏,2018年派驻紫金镇干溪沟村任第一书记。干溪沟老百姓最期忘的日子就是下雨,遇到下雨天,家家户户在屋檐下放满了接水的盆盆罐罐。遇上旱季,全村都要去几里外的山下挑水吃。为了节省用水,一家好几口人一天只用半盆水洗脸、洗脚、再浇地。因为缺水,村里的人口从800多人减少到472人。入村走访的第一天,76岁的老党员蔡得明指着磨盘山上的烈士墓,告诉我,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熊子勋的事迹就发生在这里,这里长眠着近百名革命烈士,他们都是听着烈士的故事长大、入党,但是,因为缺水到现在还没有过上好日子。听完我的心里一颤,仿佛听到先烈们的呼唤,杨志鹏啊杨志鹏,你入党的初心是什么?如果干溪沟不能过上好日子,你这个第一书记算是白当了。 于是,我和村“两委”干部共同分享入党初心,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我们要当好脱贫致富的领路人,咱们要为干溪沟从根子上解决吃水难的问题! 寒冬腊月里,我和村干部、老党员以及本地的“土专家”一起翻山越岭寻找水源地。没有路,大家带着砍柴刀,一边砍一边前进,山里灌木丛生,很多还长着倒刺,儿子送给我的衣服被划出了一道又一道的口子。遇到陡峭的山梁,只能趴在地上一点一点地挪,长时间在山里转悠,我的腿脚充血肿胀,膝盖关节也多次积液,疼痛难忍,但是看一看身后的乡亲,想一想长眠的烈士们,一股使命的力量又让我油然而生!.....跋山涉水4个月后,在距离村委会14公里外的邻村与房县交界的山谷里,终于找到一处常年流水的天然泉眼! 经检测,新泉眼水质达标,海拔比村委会还高126米,应该可以实现全程自流,我们终于迈出了第一步!有了水,就要想办法把水引到干溪沟村。我,又投入到了筹措建设资金的征途中,得益于2019年国家安全饮水政策,水利部门、市人大和襄阳技师学院都给予的大力的支持,50余万元的资金有了着落,马上开工!村里的乡亲们奔走相告,在家的十几名党员来了,七、八十岁的老人来了,大家自发的帮助施工队将沙子、水泥、钢筋肩挑背驮的运到工地上,一时间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们都知道了咱干溪沟村有大事儿发生。 村书记张明智感慨万千,原来村里的事,就是出钱也没有人愿意干,现在有这么好的党员群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干呢? 2019年7月24号上午10点多,14公里外的山泉水顺着地下深埋的管道冲向干溪沟,随着输水管道中因为气流压缩发出的怒吼声越来越大,大家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28里外的山泉水,能不能翻山越岭流到蓄水池?“哗!”的一声!一鼓白色的水流喷涌而出,干溪沟村“红旗渠工程”成功了!现场一片沸腾,众人汗水和泪水挂满了脸庞,一切辛劳都化作笑容。老人们激动的像孩子似的打起“水仗”,捧起水就喝。听着潺潺的水声,老乡们像过年一样点燃了红火的鞭炮,庆贺这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庆贺“幸福泉”涌进了干溪沟! 水通了,这只是我们为群众脱贫谋实事的第一步。紧接着,带领大家奔小康,我们修路,建设集体养牛场,培养致富带头人,实施乡村振兴.....当年,襄阳全境解放历史上最后一场战斗发生在干溪沟,为了让先烈的初心在我们手中薪火相传,我们在干溪沟村磨盘山建设了10米高的“谷西南剿匪胜利纪念碑”。前天,襄阳技师学院在这里举行“点亮初心 砥砺前行”庆祝建党99周年活动,未来将打造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中小学生传统教育研学游基地,要让我们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伴随干溪沟持续发展。向大家报告,全村83户164人已经全部脱贫!。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当前,有2750支工作队在襄阳广大农村地区开展精准脱贫工作,我何其有幸成为其中的一份子,是我个人价值的最大体现,和老百姓一同步入小康,我,会继续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