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坚持严管就是厚爱,监督就是保护,全力支持干部敢为,倒逼干部有为,保障干部善为,最大程度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一、鲜明实干导向,提升干部“有为有位”的思想自觉 把选准用好干部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励手段。一是树立实干实绩好导向。大力选拔担当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坚决不用政绩观不正的干部。建立“六个一线”干部选用工作机制,集中选派干部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一线锻炼培养、跟进考察,70余名表现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积极发挥职级晋升激励担当作为的“风向标”作用,先后为13名实绩突出的干部使用统筹职数晋升职级;对标政绩观偏差主要问题清单,严肃问责8名政绩观有偏差的科级干部,其中党纪政务处分3人、诫勉5人。二是考出竞相担当好势头。出台政治素质考察实施办法,将政治担当作为考察重要内容,对政治素质年度考核未获“好”等次的领导干部取消各类评优资格。优化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体系,细化工作实绩正负面清单,用“奋进指数”评估担当成色;点对点反馈各单位年度“成绩单”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主要不足,及时约谈考核末位的领导班子“一把手”,其中3人予以岗位调整。三是打造正气充盈好生态。制定市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程,先调研分析再动议调整,确保人选“过硬”。印发“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办法、公职人员信访行为规范,提醒干部严守纪律高压线。用好“凡提五必”“一报告两评议”等选任监督有力抓手,坚决把“带病”干部挡在门外。 二、推进能上能下,亮明干部“不为让位”的鲜明态度 聚焦“能下”这个关键点,坚决让无为者无位。一是划好“下”的标线。开展担当作为专题调研,分层分类画出干部不担当不作为标准像,全域开展教育警示,引导各级干部勇担当敢作为。制定干部交流轮岗实施意见,明确各层级干部任职、回避的交流情形,以交流轮岗激发队伍活力。率先出台能上能下实施办法,从政治表现、年度考核、担当作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等4个方面,明确干部不适宜担任现职21种“下”的情形,使干部“下”有依据。二是畅通“下”的渠道。建立部机关股室包保乡镇街道和市直单位工作联系制度,注重结合谈心谈话、考核考察、专题调研等工作发现干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分类施策让干部精准“下”。坚持抓早抓小,发现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用第一种形态提醒警示,帮助整改;对迟迟打不开工作局面的一线干部,及时召回;对违法违纪“必须下”和到龄、健康等原因“自然下”的干部按要求规范调整;对不适宜担任现职“应该下”的,坚决调整到位。先后召回7名表现一般的一线干部,组织调整19名“应该下”的干部。三是强化“下”的管理。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指定干部“下”后帮带责任人,定期谈心谈话、传递组织关爱,10名受处理处分干部因改错行动坚决、工作实绩突出得到重新使用。出台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管理工作意见,不定期抽查干部“下”后履职情况,为积极工作、实绩突出的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及时晋升职级,对5名履职不力的干部职级晋升事项予以暂缓。 三、坚持严管厚爱,营造干部“想为争位”的浓厚氛围 把监督约束与激励保护统一起来,不断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一是用好负面清单严约束。健全干部监督联席会议机制,充分运用巡察整治、督查检查、审计信访等监督成果,完善领导班子和干部个人年度负面清单,对在巡视巡察、专项整治等方面存在负面情形的10名领导干部,在其当年年度考核和职务职级晋升事项上坚决举“红牌”。二是建好实干榜单重激励。创建“实干光荣榜”和“创优荣誉墙”,挂榜晾晒各单位工作成绩和所获上级荣誉,激励“两争一出”。宜城市委书记、组织部部长每年两次与“四大家”领导、单位党政正职进行全覆盖谈话,并注重和班子副职、年轻干部谈,掌握情况、听取意见、解决困难。评选“四个十佳”,表彰“两优一先”,使树典型、学先进、强担当蔚然成风。三是算好责任账单正清白。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通过看工作出发点、看工作方法、看工作态度、看工作成效、看事实依据、看性质结果,评判是否容错纠错,及时为13名干部容错纠错、免责减责。会同纪检监察机关制定澄清正名暂行办法,健全常态化工作机制,及时查处诬告陷害行为,为党员干部澄清正名,积极营造保护改革者、鼓励探索者、宽容失误者的浓厚氛围。 (来源:宜城市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