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区委政法委以机关党建为引领,不断优化机关“晒评述考”(周晒重点工作、月评业绩明星、季述工作质效、年考等次结果),赋能“两争一出”,让党员干部学有方向、干有动力,以实绩论英雄,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更多“潜能力”。全年委机关共评比忠诚履职星、实干担当星、为民服务星、廉洁自律星共15人(次)。 让党员干部学有方向,在凝心铸魂中提高引领能力。 一是请进来结合重点专题辅导讲。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结合政法工作条例,筑牢意识形态安全,提升政法领域意识形态安全和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在筑牢“四个意识”、维护“两个确立”中增强党员干部引领能力。二是率先垂范,以上示下领导带头讲。围绕“六大纪律”,结合典型案例,进一步教育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拒腐定力,引领党员干部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近年来,委机关共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1次,其中集中研讨4次,结合典型案例自我剖析1次。三是结合业务,争创一流支部轮流讲。结合年初全区政法工作要点,细化工作措施,形成有效工作路径,有序抓好落实。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强弱项、创品牌。引领党员干部提升学习质效。截至目前,委机关各支部分别讲纪律党课4次,开展党课培训7次。政治理论学习17次,业务课题集中研讨6次,召开“枫桥式工作法”现场交流大会5次。真正做到为民在一线、服务在一线、练兵在一线。 让党员干部干有动力,在务实为民中提高实效能力。 一是发挥创新精神。紧紧围绕争创全省优秀平安县市区工作目标,全面推进平安樊城建设,结合“共同缔造”,在全区常态化开展“枫桥式工作法”、“枫桥式工作站点”“双创”项目拉练、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等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为打造社会治理现代化“樊城样板”作出应有的贡献。二是发挥实干精神。锚定“两争一出”目标,召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调研座谈会1次,共组织评查涉企案件30件,倒逼涉企执法司法权力规范运行;先后组织10个镇(街)、相关区直各单位开展四轮“枫桥式工作法”“枫桥式”工作站点创建项目观摩活动;依托打造“平安驿站+”,激活基层治理新引擎。涌现出柿铺街道“幸福夜话”、王寨街道乔营社区“网格智治”、法院“新华欣矛调工作室”等一批具有樊城特色的典型经验做法,并形成樊城区“枫桥式工作法”典型案例50余篇,有力助推了平安樊城建设提档升级。三是发挥钉钉子精神。加强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研判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社会稳定风险隐患排查化解机制、影响社会稳定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和社会稳定风险防控协同机制。围绕查隐患、防命案、控发案、保平安,织密网格,协同作战,整体发力,久久为功。组建各级各类调解组织200余个,企事业单位调委会15个,行业性专业调委会10个,打造5个“金牌调解室”。共参与调解案件5350件,调解成功5264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8.3%。培养法律明白人900余名,建成国家级法治文化示范村(社区)2个、省级法治文化示范村5个。 让党员干部务实践诺,在忠诚担当上提高干事创业能力。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做优平安稳定责任田。采取“党建引领+”模式,让机关党员干部扛起千斤担,守好责任田。推动资源下沉,深化协同共治,委班子成员各自带领股室党员干部主动认领调研民生实事项目,助力平安治理提质增效。2024年《关于城市综合体产权式商铺问题研究》调研报告,在湖北省法学会专报刊发;总结提炼镇(街)及区直单位平安建设工作经验先后在中央、省、市级媒体发布23篇。二是强化思想引领,深入一线解民忧。聚焦问题导向,持续深化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瞄准方向,创新举措推动发展。进一步整合法院、公安、司法等部门工作力量,创新实施“法官+社区(网格)”“一社区(村)一(辅)警”“一社区(村)一律师(法律顾问)”工作,定时定点开展接待日活动,让人民群众享受家门口的服务。2024年,民警、法官、律师参与基层治理、法律宣传200余人(次)。三是强化组织引领,健全机制激潜能。持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体系,聚焦民生民愿,以五共清单为牵引,开展清洁家园暖心志愿服务,小流域综合治理,探索形成“四红家园”“四邻四同”,小区“四微”工作法治理模式,督导全区党员干部志愿解决群众身边小事1800余件,开展志愿活动2600余次,建设完成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12个。 (来源:樊城区委政法委 通讯员:叶真元、王芸)
|